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

佑佑隨筆---還在玩輕量化?試試低風阻吧

最近翻看以前肥油貓寫的----自行車與風阻的對抗賽
以下引用其中一段

我們從一小時世界紀錄所得到的經驗得到,因為高超體能和器材精進(包括重量更輕、剛性更強、精密度更高、零件更滑順,不包括降低風阻),一個世紀以 來只緩慢地增加了九公里不到的距離,而且幾乎不再可能有大幅度的進步,還遠不及降低風阻所帶來的顯著效果。六○和七○年代,創紀錄的車手對輕量化趨之若 騖,車重從世紀初的 8.5 公斤一路下滑到六公斤以下,艾迪‧墨克斯的用車甚至輕達 5.75 公斤。

但是八○年代以後,低風阻設計的器材莫不逼近九公斤,紀錄卻履創新高。撇開低風阻器材不提,索森卡 2005 年創新紀錄所使用的古典場地車,竟然重達 9.8 公斤,光輪組就 3.2 公斤了。由此看來輕量化絕對不是速度唯一的答案,適用的器材與對自行車的了解才是幫助選手拿到好成績的關鍵。否則以艾迪‧墨克斯不世出的肌耐力,如果選用 了合適的器材而非輕量化的器材,是不是就可能創造出後人難以突破的「艾迪‧墨克斯障礙」呢?

由於台灣的比賽型態,以及特有的高山地型,使得騎自行車登山變成一種風潮,車友們紛紛挑戰更長、更陡的山路,且為了對抗重力、節省體力,也斤斤計較 器材的重量。在追逐輕量化的過程中,有預算者花錢去交換器材重量,沒預算者減肥也能達到同樣效果。但隨著鐵人三項運動的興盛,以及因應世界主流自行車賽的 型態,平地的速度變得越來越重要。在平地上體力的付出和速度的提升是不成比例的,例如在時速達到35公里的時候,可能令你意想不到竟然有80%的體力是用 來抵抗風阻。此時器材的重量也變得微不足道,多一公斤的重量造成阻力的增加,差不多只相當於線管所造成的風阻。而且風阻的增加是跟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,速 度越快,空氣阻力就跟著爆增。

所以若你想讓爬坡之外的速度提升的話,關注的焦點絕對不是重量,而是風阻。如今在計時賽及鐵人三項賽中,低風阻手把、低風阻輪、碟輪、流線型安全 帽、水滴型管材車架,仍屬 UCI 合法範圍,從事競賽的車手,為了更好的成績,應該要致力於減低器材以及姿勢上的風阻。否則體能練得再強,全都去抵抗風阻而速度沒什麼提升,豈不可惜?如同 輕量化,有預算的車友可以投資在器材上,沒預算的車友也可以不花錢在姿勢上改進,像是長時間維持低風阻姿勢的能力,以及在低風阻姿勢下仍保有高輸出功率。 不論是從器材還是從訓練著手,降低風阻一定是從事自行車運動應該要去努力的方向。

看完這些,讓我對於公路騎乘又有新的想法,還在玩輕量化?試試低風阻吧!

0 意見: